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案件报道
【法看山东】威海高区法院两日云端巧解纷,百万案款秒到账
  • 作者: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布时间:2024年08月28日

网上立案、在线调解、一键送达……8月14日,威海高区法院田村法庭徐玉超法官通过互联网法庭,线上成功调解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113万合同款当庭通过网银转账支付。“我们远在广东东莞,人不用到现场,法官2天就把纠纷解决了,不仅省去了来回奔波的辛苦,还帮企业节省了费用。”纠纷解决的方便快捷,让远在2000公里之外的原告企业连连称赞。

这是一起企业间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纠纷双方是东莞某针织服饰公司与威海某进出口公司,两方企业各有优势,双方有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被告出口公司根据其掌握的市场潮流和自身销售情况向原告服饰公司下订单,原告总能按照被告的订单要求生产出匹配的服装产品,双方在服装质量、服装和货款的交付等方面合作顺畅。但在这次交易中,双方产生一些摩擦和分歧,虽然服装已经交付,但经原告多次催促,被告仍然拒绝支付剩余货款。一次摩擦,不仅让这次的货款收不回,也堵住了双方今后合作的道路。怎么办?8月12日,原告服饰公司起诉到威海高区法院,希望法院能帮助企业解决纠纷,让被告出口公司支付剩下的一百余万元货款。

在买卖合同纠纷中,如果双方均是企业,且存在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判决的形式处理纠纷,可能会进一步破坏现有的市场合作关系,因此如何通过较为和缓的手段化解矛盾,保护并促进双方未来的商业合作,考验着法官的司法智慧。

案件立案后,承办法官徐玉超立即与原、被告双方取得联系,多次耐心倾听双方的诉求和意见,凭借着多年的审判经验,逐步理清了纠纷的来龙去脉,准确把握住了案件的争议焦点。考虑到原、被告是多年的合作伙伴,具备一定的调解基础,法官按照“调解优先”的思路,积极组织双方进行沟通对话,从双方合作关系和长远利益方面着手,希望双方能够换位思考,互谅互让。法官的疏通劝导工作很快就有了成效。8月14日,原、被告通过互联网庭审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当庭将协商好的113万元案款通过网银转账的方式支付给了原告,原告当庭撤回了对被告的起诉,双方化干戈为玉帛,实现了“双赢”。

强化全流程网上办案,降低企业诉讼成本是威海高区法院用司法“硬功夫”优化营商“软环境”的生动实践。高区法院将继续探索涉企合同纠纷案件“靶向”治理,在保证企业权利、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提高企业间纠纷的解决成效,力促有合作关系的企业握手言和,不断提升企业的司法获得感,以高效司法安商、稳商、护商,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发展保驾护航。

关闭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版权所有: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文化西路290-1号 电话:(0631)5650185 邮编:264209